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

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

安藤忠雄,當代偉大的建築師,出生在日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大阪。因為正逢二次大戰時期,原本的住家已被燒毀,於是,安藤忠雄被疏散至大阪的下町長屋,與外公外婆同住。
七歲時,他的外公過世,他開始了解到生活的現實面;由於外婆家開了間雜貨店,因此,他必須幫忙顧店。鄰家的木匠時常出入店裡,身邊總帶著設計圖,偶爾會敎安藤忠雄削木頭,他喜歡那種用木頭作東西的感覺。
對於童年時期的安藤忠雄來說,下町常見的木工廠、玻璃工廠和鐵工廠,就像是遊戲場與工藝教室,深深的吸引他。他對建築的手感與態度,在此時萌芽。
十三歲那年,家中增建二樓,原本幽暗的長屋開了個天窗,安藤忠雄親眼看見自然光線在空間中創造的變化,他初次感受自然光的魅力與視覺效果。
十七歲,為了要出國看建築,安藤忠雄花兩個月的時間學習拳擊,就只為拿到職業拳擊手的資格,好讓自己可以出國。
現在的安藤忠雄六十七歲,他沒有物質慾望,不過,或許他最大的欲望,已經表現在他的建築上面,用他的設計創作,傳遞他對環境、藝術、都市生活、人性等等議題的關注。

本書介紹許多安藤忠雄的建築物,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,莫過於充滿環境議題的淡路夢舞台。
約四座台北市中山足球場大的基地,原本黑土一片、寸草不生,更受到過阪神地震的破壞,看著現今淡路夢舞台的樣貌,實難想像它當初的樣子是如此不堪。
一九八○年代,日本政府為了興建關西國際機場,打算填海造陸;淡路島由於靠近機場預定地,搖身一變成為大型採砂場。一船又一船的黑砂石被載走,原本該是飄著花香的天堂,一瞬間,眼前淨是不毛的景象。居民只得看著這樣的淡路島,兀自傷心落淚。
一九九二年,擁有這片土地的青木建設與三洋電機,希望能建設高爾夫球場,於是,他們委託安藤忠雄蓋一棟高爾夫球俱樂部。
當安藤忠雄踏上這塊受傷的土地,被眼前一棵樹都沒有的慘狀震撼而揮之不去。
他認為應由政府買下這塊殘破的土地,讓它變成一座公園;於是,兵庫縣知事貝原俊民說服兵庫縣議會,讓安藤忠雄擔任統籌建築師。一九九三年四月,終於展開設計工作。
為了讓這塊土地能夠再生,安藤忠雄不顧業界往例的施工後植樹的慣例,在設計初期,就種下二十五萬顆樹。
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,阪神‧淡路大震災發生,斷層線正巧不偏不倚的切過夢舞台基地,在安藤忠雄的設計圖中,那是飯店的預定地。
一九九五年十月。安藤忠雄重新設計修改設計圖,一九九七年七月開始,一直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,淡路夢舞台終於完工。原本為飯店預訂地的斷層,成了百段苑,一百個大型花壇和人工水流循環不歇的水聲,生生不息,永遠的紀念著阪神震災。
淡路夢舞台裡面,我最喜歡的是貝之濱。貝之濱貼滿了百萬個扇貝的貝殼,安藤忠雄曾說,日本人是個愛吃海鮮的民族,為了讓大眾都能參與,他向淡路島周邊的餐廳募集貝殼。之後,募集活動甚至擴及全國,許多民眾紛紛將貝殼寄過來。用經過挑選的貝殼,由人工鋪貼而成美麗的水坪,就是貝之濱。
現今的淡路夢舞台生氣蓬勃,很難想像它之前的模樣。在現在的社會裡面,很多的建築都沒考慮到環境的問題,只為了讓人類的生活能擴大,高樓大廈四處林立,也不管是否存在著風險,例如建築在地震帶上。
安藤忠雄的許多建築,考慮的不僅僅是建築物本身,更多的是對週遭環境的看待,他的建築物不只是給人們使用,更讓我們能夠看見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相輔相成,讓建築物融進環境本身。
淡路島本身時常缺水,可是澆灌夢舞台的花木需要水。為此,安藤忠雄遠赴伊朗,學習在地的沙漠綠化灌溉系統。他在夢舞台臨山面的山坡植入地下水瓶,收集雨水,並循環利用。他前前後後在夢舞台種植三百萬株樹苗,樹苗一點一滴的成長、茁壯,為原本滿目瘡痍的土地覆蓋一層新織就的綠衣。
從淡路夢舞台來看,看到的不只是美麗的建築物本身,再看的就是它與整個島的和諧共處。安藤忠雄正是以建築和環境對話,他不會去破壞周遭現有的面貌,而是以這樣的樣貌,呈現建築物的美。我想這不只是讓建築師,甚至是讓大眾、讓全世界,有著很深很深的感動。

沒有留言: